汉网消息(记者张珺 通讯员黎俊玲 陈乐鸣 张敏)“城管革命成功了,武汉才有面子;工业倍增实现了,武汉才有里子。有了面子和里子,武汉才会腾飞,才能支撑城市的大跨越、大发展!”
2010年,武汉“汽车”和“光电子信息”双双进入千亿产业俱乐部。记者詹松 摄
10月18日晚,市长唐良智与武汉各媒体负责人会面时说了这番话。
在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各项数据中,工业是最重要的一项。2010年武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424.59亿元,同比增长28.4%;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13位,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十二五”开局之年,武汉提出“工业倍增”计划,到2015年,年工业总产值预计达1.5万亿元,力争突破1.6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武汉工业。
如何实现工业倍增?
放眼武汉未来几年,三环线外的工业基地迅速崛起。80万吨乙烯加快施工、东本二厂、神龙三厂、富士康扩产一大批大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唐市长提出,看工业不能仅和自己比,要打破传统比较方式,要看到发展的差距,要比工业总量,比发展速度,比发展质量。武汉发展工业,要瞄准高端和大的项目,进一步提高规模、层次和水平。武汉工业必须在全国力争上游。
未来五年,武汉要培育更多重点产业过千亿元,并扶持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以实现工业倍增。汽车、钢铁、石化、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环保、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业等8个千亿产业集群集体发力,将使武汉闯入“万亿俱乐部”,到那个时候,武汉经济社会将迎来历史性变化。
优选产业,优选区域,打造卫星城
(罗静,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武汉市13个区都是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如何让13个区配合做好武汉工业发展大文章?武汉工业发展应从优选产业、优选区域和打造卫星城等三个方面来考虑。
武汉“工业倍增”计划实施,不应沿袭传统产业外延式扩张模式。武汉应立足先进制造业,打造先进制造业的高地、集聚区,具体做法有三点:其一,改善发展环境,增强现有支柱产业(如汽车制造、钢铁产业)的规模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扩展工作。其二,改善投资环境,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其三,武汉还要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培育武汉本地企业。
除优选产业外,优化区域也很重要。依据武汉现有城市格局,武汉工业要依托现有的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和经济集聚,提高地均GDP产出。
此外,工业发展要使城市更有活力、老百姓生活更有幸福感。工业规划还应考虑与之相关的民生问题,如提前优化交通路网,让劳动者享受便捷、安全、廉价的交通系统。
提高“武汉制造”的对外扩张意识
(翟玉峰,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管委会主任)
2009年,武汉首个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在东西湖启用。目前,经该中心每天办理保税物流进出口业务的货物中,90%来自武汉机电制造行业。
以前,这些企业要先将货物运到香港去,然后再运回来,仅运输费用就高得吓人,一个40尺集装箱单程运费已达1.2万元。而在东西湖保税中心清关只需不足2千元,节省了近90%的费用。通关时间上,只需6~8小时。
虽然政策如此优惠,但目前我省享受此政策的企业仅100多家,这不仅和我省经济的外向度不高有关,也和一些企业意识不强有关。
但就是这100多家企业,两年来通关货值达43亿美元,让越来越多企业看到机遇。目前,TNT天地华宇中国区总部、顺丰速运全国公路集散中心及华中区域总部、德邦物流华中区总部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项目,纷纷在保税物流中心周边落户。
它们的入驻又吸引了大批制造业聚集。其中,苏宁电器集团投资62亿元,建设苏宁家电工业园、苏宁易购和配送中心;湖北能源投资12亿元,利用园区仓库屋顶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日本伟福科技二期扩产投资3亿元,配套东风本田制造汽车底盘。
翟玉峰认为,有了现代物流业保驾护航和武汉现代展览业的大力推荐,未来的武汉工业应昂首阔步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
推进工业发展的同时,注意“宜居宜业”
(晏冠亮,武汉开发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2010年,武汉开发区实现工业产值1508亿,财政收入182亿,它用武汉市2.27%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市24.8%的工业总产值和13.1%的财政收入。破土动建20年,武汉开发区从武汉市西南角的偏僻村落,发展成为全国瞩目的千亿车城。
武汉开发区“宜居宜业”的发展理念同样适用于武汉工业整体规划,“筑巢引凤”规划与产业战略布局一样重要。
晏冠亮记得,因教育、交通等生活配套没有跟上,2000年之前,武汉开发区内不少外资企业的高管,每到周末都要迎接从北京、上海等地“打飞的”来武汉的子女。“每周五回来,周日就得走。”
因为定位于生产基地,武汉开发区的配套生活设施一直滞后于其他中心城区。直到这两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规划提出之后,这里的生活配套才慢慢好起来。
市民眼中的工业武汉
车牌号“鄂AY5992”的出租车司机张师傅在汉开车30年。在他的眼里,工业一直都是武汉市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武汉工业发展好了,经济就能好,经济好了,打车的人就多,打车的人多了,我们出租车司机的生意自然就能好。”
这几年,张师傅明显感觉工业外迁对城市环境的改善。“现在武汉开发区是汽车城,佛祖岭那边是装备基地,花山是化工新城,东西湖是物流城,阳逻是深水港,黄陂是批发市场。武汉工业外迁很明显,各个远城区定位明确,各司其职。再过几年,它们要是配合发展起来,武汉的经济肯定会好得很。”
当然,除了期望工业带动经济发展外,张师傅认为,搞好工业生态环境也很重要。“前几天,我在沌口带了一个外地乘客,他一上车就跟我说,没有想到武汉的绿化比北京、上海做得还好。听到这番评价,我心里特别自豪。”
【市民建言】
领导要有长远眼光
@市民董毕喆:地方领导是否有长远目光,对发展工业很重要,房地产一锤子买卖,很快就有钱来。一个好的工业项目,从前期投入到带来综合效益可能需要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对短视的领导来讲,既看不到政绩,而且费力费神吃力不讨好。所以一方面要求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同时在对领导干部的考察上也要科学,否则规划再好,具体办事人没有动力,也是一纸空谈。
引进知名品牌到汉投资
@市民马埙钰:发展自身工业的同时,要积极引进在国内外有知名度美誉度的大型工业企业到武汉投资建厂,既可以扩大武汉的工业规模,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同时能让政府官员、学者、普通市民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集成效益,扩大内在驱动。
要大力扶植小企业
@网友武汉啊武汉:像武汉这样的大城市,既要成规模的大企业,也要大量的中小企业发达兴旺,只有中小企业发达,才能解决就业,为更广泛的武汉人带来财富。扶植中小企业,首先要解决入门问题,其次要解决融资问题,同时要提供信息,拓宽创业渠道。(整理:记者裴道彰)
这些年,武汉一直在努力
继武重和武锅相继迁至佛祖岭工业园之后,今年7月1日,中国长江动力公司(集团)整体搬迁改造项目也在佛祖岭开工奠基。由此,我市三大装备制造企业通过乔迁新居的方式在武汉城郊“大会师”。
生产废水回收利用之后用于厂区园林绿化,屋顶除了遮风挡雨之外还顺带收集太阳能发电照明。这两年,武汉工业越来越重视节能环保。
今年,东本二厂、神龙三厂相继动建。相比老厂而言,新建的工厂均提出了“人在花中走,车在林中行”的环保理念。
上世纪90年代,武汉以“钢、车、机、新”开启新一轮产业调整,奠基汽车产业,打出光谷旗号,以高技术重振装备制造业,重铸经济“骨架”。
通过制造业产业结构性调整,这几年,随着武汉战略新兴产业的长大,武汉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的经济位次不断前移。去年,武汉“汽车”和“光电子信息”双双进入千亿产业俱乐部。 |